日期:2025-09-17 05:33:46
香港亚洲艺术周于金秋十月重磅回归。9月16日至17日,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与中国书画系列拍卖的焦点拍品率先在北京进行预展,20及21日前往上海。与此同时,佳士得11月于亚太区举行的首场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现场拍卖的重磅拍品也在预展现场亮相。
中国瓷器及工艺品
本季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系列将于10月30日隆重呈献“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和“爱莲堂珍藏 御用文房雅制”两场专场拍卖,同日带来“重要中国及亚洲瓷器与工艺精品”重磅现场,万众瞩目。
载誉归来的“区百龄珍藏第二部分”专拍荟萃由深受敬仰的香港藏家区百龄先生 (1928-2019) 悉心搜罗的中国名瓷,呈献横跨宋、元、明、清四大时期的45件瓷器精品。领拍珍瓷包括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清雍正洋彩过枝虞美人盌、明宣德青花石榴缠枝莲纹莲子盌 、清康熙青花淡描寒江待渡图笔筒等。
佳士得亚太区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资深专家唐晞殷介绍,此次上拍的45件藏品大部分是区先生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国际拍卖里购藏的,五十多年来从未现身市场。
以封面拍品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为例,唐晞殷介绍道,豇豆红是一种高温烧的铜红釉,在还原液氧化的状态下会烧出一些不一样的红斑和绿苔点,每一件都独一无二。她说:“这个莱菔尊很难得,器身360度都很均匀地表现出非常粉嫩、鲜艳的红色,而且它的斑也非常吸引人,里面也有一些绿苔点,有点画龙点睛的感觉。它品相也非常好,非常完整。烧制得这么成功的一个豇豆红釉莱菔尊是我们这一次的亮点之作。”
“爱莲堂珍藏 御用文房雅制”专拍则呈献25件旨在体现帝王身兼君主及文人之双重身份的重要中国艺术珍品,总估价近1亿港元。
其中,清乾隆粉青釉刻古铜器纹罍式尊为乾隆时期陶瓷工艺的典范之作。此器造型古朴俊美,釉色光洁莹润,其纹饰灵感来自西周青铜器皿罍,造工精美讲究。此尊为仿古青铜瓷器,形制类近的乾隆逸品仅有数例,分别藏于鲍氏珍藏和望星楼珍藏等多个显赫珍藏,足见其珍稀不凡,极具艺术价值。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八方雁安黄地番花煖砚巧夺天工,华实兼具,堪称乾隆时期工艺的巅峰之作。据清宫档案记载,这件精巧绝伦的煖砚于乾隆元年十一月奉旨订制,至翌年十二月方告完成。八方叠盒内置端砚和可以放置火炭的双提梁炉,既为文房用品,亦为工艺珍玩,而内部施松石绿釉,白釉外底中央为蓝料书双方框「乾隆年制」楷书款,彰显其历史价值和宫廷御制的显赫来源。
中国书画
10月28日举槌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呈献来自全球的显赫私人珍藏,“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则于次日10月29日呈现多件书画杰作。
在预展现场,佳士得亚太区中国书画部资深专家谢飞谈道:“佳士得这次书画拍卖,古代书画比往常多了30件作品,大概有130件,近现代作品有差不多180件,总共加起来有300多件作品,质量相当可观。近现代部分涵盖了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黄胄、吴昌硕等一线大家的名作。古代有几个重要的收藏,比如说罗振玉家族收藏的古画系列,另外还有台湾的资深的书法家、篆刻家,溥心畬的学生江兆申的收藏,这批作品在台湾业内是相当著名。”
据谢飞介绍,古代书画精品包括具有重要展览及文献记载的倪瓒巨作《江亭山色图》;源自台湾著名学者、前国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江兆申先生(1925-1996)珍藏之陈淳草书李白《襄阳歌》长卷。近现代书画拍卖则以傅抱石1946年金刚坡时期经典巨作《竹林七贤》领衔全场,拍品丰富多样,阐释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绘画多元面貌。
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
亚太区首场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现场拍卖将于11月3日在香港亚洲艺术周期间隆重举槌,为广大藏家呈献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拍卖汇聚40件难得一见的精彩拍品,当中以最近重新定年的珍罕观音像最为备受瞩目。
这尊佛教雕像杰作展现十三世纪末忽必烈(1215–1294)统治期间元代宫廷融会各地文化的新兴风格。在著名尼泊尔艺术家兼建筑师阿尼哥(Aniko)的领导下,元代宫廷的制作工坊巧妙糅合印度、尼泊尔及中国的精髓,开创一种全新风格,深刻影响往后二百年中国及喜马拉雅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
此外,拍卖还有一组据考由著名艺术家第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创作的作品,领衔的是一幅描绘佛陀十二行谊之一“涅槃”的唐卡。此作相信是该组作品中唯一的存世孤品,展现这位西藏创新艺术大师的非凡想像力。
佳士得古典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部环球主管Edward Wilkinson表示:“佳士得的拍卖涉猎广泛多元,不但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也体现我们的宏大愿景——致力透过佳士得全球拍场推出非同凡响的艺术臻品,从而为这个重要收藏类别注入全新活力。这次在香港拍卖亮相的拍品横跨1800年的佛教艺术史,萃选来自古犍陀罗地区以至泰国的品相绝佳艺术杰作。”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茜
配资门户网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