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30 05:10:45
——【·前言·】——
欧盟刚松了口气,以为稀土供应稳了,特朗普一则声明就抢走了全球头条:我们美国,也和中国签了协议。
这记回马枪,打得世界有点懵。不到24小时,剧情急转直下。北京方面随即确认,这不是空穴来风。
伦敦会谈后,双方团队确实没闲着,紧锣密鼓地敲定了这笔交易。
简单说,就是中国点头,依法放行合规的稀土出口。美国则收手,撤销一系列卡脖子的限制措施。
——【一纸协议,掀起全球牌桌的惊涛骇浪】——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亮出了协议签署的日期——6月24日,并直白地划下红线:中国稀土一到港,美国的反制措施就作废。
这番表态,让不少美国企业看到了关系缓和的曙光,甚至已经开始为接收货物清理港口。但白宫的算盘远比表面看起来精明,一边准备收货,一边却对乙烷等特定商品的卸货许可继续设限。
说白了,这份被美国人称作“中国协议”的谅解备忘录,更像是一场“有限合伙”。大家各取所需,暂时休战,但桌子底下的矛盾和心结,一个都没解开。
更有意思的是中方的补充说明:我们批准的,是合规的、用于正当民用领域的申请。至于美方宣传的“广泛用于喷气式飞机”,对不起,此路不通。这字里行间的温差,耐人寻味。
——【“工业维生素”一断供,美欧的机器就生锈】——
稀土到底有多重要?它就像工业体系里的维生素,缺了它,再强大的肌肉也会失灵。从你手里的手机,到天上的飞机,再到驱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背后都有它的身影。
而中国,恰恰是这个领域的无冕之王。我们不仅是最大的稀土开采国,更重要的是,我们掌握着全球绝大多数的“炼金术”——分离和精炼技术。
全球92.3%的分离产能和86%的深加工专利,都在中国手里。这意味着,即便别国挖出了矿,也得送到中国来加工。想在短期内绕开中国,建立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几乎是天方夜谭。
美国的工业界对此体会最深。芝加哥福特工厂的生产线,因为缺少小小的钕铁硼磁体,静得能听见灰尘落地的声音。
通用、斯特兰蒂斯等巨头更是公开哀嚎:稀土断供超过一个月,全美汽车业每天就要蒸发2.3亿美元。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更像是一份体检报告,显示其高达83.7%的稀土依赖中国,而关乎军工命脉的重稀土,依赖度更是攀升至惊人的97%。
中国今年4月对镝、铽等几类稀土的出口管制,刀刀都砍在了美国军工和电动车产业的大动脉上。
大洋彼岸的欧洲同样焦头烂额。多家汽车供应商的生产线时开时停,仓库里的稀土磁体库存,只够撑两到四周。
欧盟驻华大使急得公开喊话,称欧洲企业正面临“非常、非常严重”的冲击,希望中方能在一个月内解决问题。
只是那番话,语气里听不出一丝商量的味道,倒像是下最后通牒,暴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甘。
——【真正的王牌,不在矿山,而在炼金术】——
面对这种近乎垄断的优势,中国近年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目的很明确:把过去卖成“白菜价”的宝贝,重新锁进保险箱,并让它回归应有的战略价值。
出口审批越来越严,只是第一步。更核心的,是防止“炼金术”外流。有报道称,国内稀土企业被要求上报一份特殊名单——所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
部分顶尖专家甚至被要求上交护照,出国旅行需要层层审批。
这不是小题大做。这是在巩固自己的城墙,确保这张王牌,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中方反复强调,这不是什么单边制裁,也不是要关上大门。
而是要让稀土的价格回归价值,更是履行一个大国的防扩散义务,确保这种能造出尖端武器的战略资源,不会被用到歪门邪道上,为世界和平增加一份保障。
特朗普政府为何如此着急地签下这份协议?答案就写在那些停摆的生产线上。
美国商务部长那句“只要中国交付稀土,我们就取消所有反制措施”,几乎等同于承认,之前叫嚣的“制造业回流”、“扭转贸易逆差”等宏大目标,在“工业维生素”面前,都得暂时放一放。现实的疼痛,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来得真切。
然而,中国递出的这颗“定心丸”,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相当苛刻。
首先,有效期仅六个月。这相当于一张临时通行证,到期了要不要续,得看后续表现。其次,用途被严格限定在民用领域,军工需求被明确排除在外。
这意味着,特斯拉内华达工厂拿到的许可,可能只够解一时之渴,支撑大约20万辆汽车的产能。
风电巨头维斯塔斯也公开预警,如果后续许可跟不上,北美的好几个大项目都得延期。
美国拿出的交换筹码,看似也颇具诚意,比如放行C919大飞机所需的航空发动机部件,以及乙烷等化工原料。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在人工智能芯片、高端光刻机这些真正决定未来的核心技术上,那道“小院高墙”不仅没有拆,反而越筑越高。
所以,这场协议的签署,与其说是关系的解冻,不如说是双方在钢丝绳上找到的一个短暂平衡点。它更像是对之前日内瓦和伦敦会谈共识的一种兑现和落地。
中国通过这一系列操作,成功地将稀土从一种廉价的工业原料,变成了谈判桌上分量十足的战略筹码,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权力反转”。
这盘棋也给世界提了个醒:对美国一味妥协换不来尊重,敢于扳手腕,反而能为自己挣得几分体面。
就在协议签署的同一天,欧盟大使紧急约见中国外长,再次请求解决稀土短缺,其间的连锁反应,不言而喻。
博弈,远未结束。如果美国在芯片管制、台海问题上没有实质性的收敛,那么悬在中国手中的稀土阀门,随时可能再次拧紧。
尤其是当第一批许可在2025年12月到期之后,牌桌上的较量,只会更加精彩。全球产业链的权力正在重构,依赖可以被暂时缓解,但想要根治,却遥遥无期。
配资门户网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