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30 05:44:25
日期:2025-06-30 05:44:25
据报道,当南海的浪涛再次成为国际视线的焦点,中菲关系正站在建交5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面临着战略方向的关键抉择。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的表态与菲律宾副总统莎拉对总统马科斯的尖锐批评,恰似两块投入水域的石子,在马尼拉政坛激起层层涟漪——一边是中方对地区稳定的明确主张,一边是菲国内关于外交路线的激烈博弈,而“合作还是对抗”的命题,从未像此刻这般真切地摆在两国面前。
“南海部分区域的紧张局势不是中方造成的,美国等域外势力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2025年6月,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接受菲多家主流媒体专访时,以直抵核心的表述揭开了区域局势的本质。他指出,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本已总体稳定,但美方等外部势力的干预,加之个别菲政客的投机操弄,让平静的海面泛起波澜。在黄溪连大使的阐述中,“民意”成为贯穿中菲关系的关键词。他强调,建交50周年的“天命”,即是顺应两国民众对睦邻友好的根本期盼。尽管近期菲少数政客试图以涉海议题谋取政治私利,但其行径并未得逞,反而是主张对话协商的声音获得广泛支持。这种“民心所向”的现实,要求双方重温建交初心,将南海问题置于双边关系的恰当位置——它不应是“亲菲”或“亲中”的站队题,而是“要合作还是对抗”的选择题。针对菲华人华侨的作用,大使特别提及他们作为中菲友好“中坚力量”的贡献,呼吁菲方倾听民意,与中方共同推动关系重回正轨。这番表态,既点明了中菲关系的根基在民间,也暗含对当前菲政府外交路线的警示:背离民意的战略选择,终将被历史证明是歧途。
几乎与大使表态形成呼应的,是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在2025年6月22日的激烈发声。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公开批评总统马科斯“偏向美国”,尤其对允许美方在菲部署“堤丰”导弹系统一事提出质疑:“你和美国是朋友,对。你和中国也是朋友,为什么不呢?”这番被外媒称为“最尖锐批评”的言论,将菲国内关于外交政策的分歧推向台前。莎拉的不满,实则源于马科斯政府执政以来的一系列操作:2024年同意美军在菲部署射程覆盖500至2000公里的导弹,2025年多次派船硬闯黄岩岛,甚至联合美日在南海开展军事演习。这些动作被外界视为“以外部矛盾转移国内压力”的策略——彼时菲律宾经济低迷,25%的家庭面临粮食短缺,马科斯竞选承诺落空,支持率暴跌至25%,中期选举更丢失参议院控制权。但莎拉的批评并非孤立。其背后是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影响力——2025年5月,前总统杜特尔特以压倒性优势第八次当选达沃市市长,家族成员在地方选举中斩获多个席位,形成与马科斯阵营抗衡的力量。更关键的是,莎拉直击马科斯政策的核心漏洞:“亲美”并未带来实际利益,反而让菲律宾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而南海问题远非中菲关系的全部,盲目追随域外势力,只会让本国陷入“选边站队”的危险境地。
从黄溪连大使的“民意天命论”到莎拉的“中立外交说”,两条线索交织出中菲关系的核心命题:当马科斯政府试图维系政治生命时,无论是中方的明确立场,还是菲国内的民意走向,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事实上,中方的态度始终清晰:面对单方面侵权挑衅,中方会“有理有利有节”地维护主权,但从未将南海问题定义为中菲关系的全部。2025年6月,中方多次强调,处理南海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关注民生、是否坚持独立自主外交”。这一表述直指马科斯政府的政策悖论:当菲律宾国内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等议题亟待解决时,将资源投入与中国的对抗,不仅无法缓解内部矛盾,反而会让国家错失发展机遇。如今的菲律宾政坛,正上演着微妙的权力平衡:马科斯阵营试图通过弹劾莎拉削弱对手,但因法律限制暂未得逞;莎拉则借中期选举胜利与民意支持,持续抨击“亲美路线”。而在这场博弈之外,中菲两国民间的友好往来从未中断——大使提及的“人民友好是民心所向”,恰是打破政治僵局的关键。正如建交50周年的纪念意义所示,两国关系的根基从来不在政客的宣言里,而在15亿民众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期盼中。
站在2025年的中点,中菲关系的走向既关乎地区稳定,也牵动两国民众的切身利益。中国大使的表态与菲副总统的批评,看似指向不同维度,实则共同勾勒出一条清晰路径:摒弃外部势力的干扰,回归对话协商的轨道,才是对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尊重。当马科斯政府还在“对抗”与“合作”间摇摆时,历史的经验早已证明: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终究是将国家命运系于他人之手;而坚持独立自主、睦邻友好,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为菲律宾找到真正的安身立命之道。中菲关系的下一个50年,能否拨云见日,或许就取决于此刻的战略抉择。
配资门户网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